您现在的位置是: IT > > 正文

昔日光伏巨头风云再起:巨头重生英利能源的破产重整正在进入关键阶段

时间:2020-10-30 13:32:1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者:DN032

苗连生已经许久没有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但由他创办的英利能源近期却开始活动频频。

最受关注的一则消息莫过于近期其投资的光伏产业基地项目开工破土。10月15日,总投资17亿元的英利集团新型光伏产业基地项目在河北唐县经济开发区动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将建成5GW高效光伏组件的智能化产业园,而相关配套产品、新型光伏绿色建材的研发与生产企业也将相继入驻该产业园。

如果要给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立传,与苗连生一同进入候选名单的将有一连串名字:施正荣、朱共山、李河君、高纪凡、瞿晓铧、靳保芳、李振国、刘汉元、曹仁贤,以及远遁美国的赛维LDK创始人彭小峰。无问西东,他们凭借着曾经的豪气与决断,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光伏创业神话。但他们当中有些人又是悲情的——施正荣的尚德电力、苗连生的英利能源、彭小峰的赛维LDK都曾盛极而衰,破产重组。

所幸的是,这些昔日的光伏巨头相继重生。在如今新一轮的光伏产业竞争中,大有老树新发之姿。而令人唏嘘的是,往后的发展史中,那些曾经深入企业基因的创始人之名,或将逐渐被淡化。

巨头重生英利能源的破产重整正在进入关键阶段。

今年9月23日,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10英利MTN1”和“11威利MTN1”两只债券此前已构成违约。不过,在9月9日,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合并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已经举行,合并重整草案决议表决延期至10月9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英利能源的合并重整议案已经在10月9日获得债权人通过,预计在10月底通过司法判决进入执行阶段。

“未来英利要向科技、绿色、服务转型。”英利能源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几年该公司的技术更新、“光伏+”应用和绿色建材产品的开发,都是围绕这一基调。

在员工眼中,英利能源似乎正在迈向一个绿色、稳健的发展之路,奠定了未来的新姿态。这与十年前被业内冠以“价格屠夫”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每一家巨头企业的成功史中总有一段充满争议,英利能源的争议在于其曾被业内贴上不计成本抢市场的标签。

1998年创办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苗连生,开始了他的英利生涯。彼时,素有“光伏教父”之称的施正荣还未回国创业,而苗连生则选择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作为切入点。

在英利能源总部的展馆内,一块重达240公斤的多晶硅锭已陈列许久供人参观。尽管如今多晶硅锭的重量已经远远超过这一重量,但在十多年前,这样的多晶硅锭却成为英利能源填补国产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空白的重要支撑——1999年,英利能源承接了彼时国内第一个年产3MW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随后,苗连生为英利能源打造了垂直一体化模式,完整地构建了从铸锭、硅片、电池、组件到光伏应用系统全产业链模式。

谈起对十多年前英利能源的印象,一位资深光伏从业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用“搅局者”一词予以评价。

“众所周知的‘六毛九’事件,是英利能源争议的开端。”该人士回忆,这一事件发生在甘肃敦煌10MW光伏并网发电示范工程招标活动上。作为彼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光伏电站,敦煌10MW光伏并网发电示范工程的招标引发关注,国内主流光伏电池、组件企业与发电集团组成多个联合体,参与竞标。在业内认为光伏电价彼时需在2-3元/千瓦时方可盈利之下,英利能源参与的联合体报出了0.69元/千瓦时的低价,令人咋舌。

“六毛九”事件发生之时,英利能源已经在美上市一年。此时的英利能源在苗连生的带领之下走上了激进的扩张道路,而低价策略成为其抢占市场的重要手段。

英利能源不是没有回应过“价格屠夫”争议。其认为全产业链布局以及成本的控制能够支撑得起低价。不过,正是由于英利的低价策略,引发了后来行业内的“价格战”。叠加2012年发生的欧美“双反”调查,整个中国光伏产业迎来大洗牌。而英利能源的债务危机也于2015年被点燃。

在这场大洗牌中,倒下的还有尚德电力。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中,施正荣的名气比起苗连生有过之而无不及。2000年回国创业的他带着厚厚的业务规划书,获得了来自无锡市政府的支持,将尚德电力扎根于此。

如今的尚德电力经过破产重整后,早已没了施正荣的影子。但早期留下的品牌影响力还在。

今年10月10日,尚德电力旗下尚德新能源投资控股与上海道得投资合作的“淄博晶优光伏科技3GW(一期)太阳能组件项目”(下称淄博项目),在山东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合作方也是看中了我们的品牌和品质,使得这个项目得以最终落成。”尚德电力一位高管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施正荣用五年的时间将尚德电力打造成世界级光伏企业,并登陆美股。但他也用八年的时间,挤破了尚德神话的泡沫。2013年3月,尚德电力宣告破产并最终由顺风光电作为战略投资者接盘。

顺风光电原隶属于顺风清洁能源,后者为港股上市公司。但因近些年来经营不善、债务累积,顺风光电连同尚德电力被剥离出上市公司体系。

如今的尚德电力主要依靠组件业务,这也是十多年前尚德电力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尚德电力整体经营状况有所好转,将会继续加大组件研发。”前述尚德电力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该公司已投入组件产能约6.5GW,另有5GW组件产能即将落地。

生存之战今年的SNEC第十四届(2020)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上,英利能源的展台与隆基股份、协鑫集团同处一馆,同台竞技。

事实上,若要重现昔日辉煌对重生后的英利能源而言,短时间内难度颇大。一位光伏行业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内光伏产业在某些细分领域已经进入到寡头竞争阶段,无论是英利还是尚德,现阶段需要考虑的是在竞争中立稳脚跟,“先会生存才能生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英利能源正在将重心切斜到电池和组件领域。一位接近英利能源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英利能源正在调整产业结构,将原来的全产业链模式进行切分、压缩。

在今年的SNEC展上,英利能源将展示重点放在高效组件上。其中一款双面组件,采用了高效TOPCON电池技术;另一款单晶组件产品则引入了M12(210mm)大尺寸硅片技术、三分片多主栅技术。英利能源相关人士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在未来的重整规划中,主要定位是中高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预计在2024至2025年的产能逐步放大到10GW左右。

将重心放在电池、组件业务上,对英利能源来说可以减轻资金压力。实际上,这也是老一批光伏巨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于是,尚德电力也不约而同地选择在组件领域继续深耕。

在近期开工的淄博项目中,尚德电力主要投建的组件产线可实现210mm大尺寸高功率组件量产,预计于明年3月投产。“尚德电力的新产线主要规划生产182mm、210mm尺寸,当然目前出货量最大的依然是166mm尺寸组件。”前述尚德电力高管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不过,在今年光伏产业链价格出现上涨的情况下,组件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今年7月份,受到头部多晶硅厂生产事故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国内多晶硅价格一路上涨。随后,这一上游材料的涨价压力不断向下传导,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纷纷提价。与此同时,光伏玻璃、胶膜等辅材也加入涨价行列。

实际上,因供应偏紧导致的涨价令组件厂商颇为头疼。尽管组件厂商可以通过提价来继续转移成本上涨的压力,但生产材料供应紧张导致许多组件企业产能得不到释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前述尚德电力高管颇为无奈,“电池片、光伏玻璃等很多材料都被头部大厂锁定了。”

这折射出这些昔日光伏巨头当下的尴尬处境。

今年,由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掀起的光伏热席卷了A股市场,两家巨头企业市值屡创新高,成为千亿企业。与尚德电力、英利能源等“老”巨头企业相比,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新”巨头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和业绩经营的优势,最终转化为资金实力,进一步助其在光伏产业中持续扩张。在今年下半年紧缺的材料供应情况中,隆基股份等巨头凭借充沛的资金实力和产业布局实现了保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组件和硅片合计贡献了隆基股份近九成的业务收入。但作为“现金奶牛”的组件和硅片业务能否继续支撑市值的增长,取决于产能规模能否继续扩张。

为了保障扩产的顺利,隆基股份在一些光伏材料端的保供方面花费了心思:在多晶硅料和光伏玻璃方面,隆基股份先后签订价值约95亿元、57亿元长单合同,锁住未来五年的供应。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9月底,隆基股份与通威股份达成建立长期稳定的多晶硅料供需关系合作意向。两个巨头的结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隆基股份未来扩产的原料端供给烦恼。

但当资源聚集头部企业手中之时,其他生产企业或将面临生产危机。所幸的是,光伏材料供应紧缺的局面在短期内将得到缓解。

卷土重来的昔日光伏巨头们,或许无法像隆基股份、通威股份这样动辄豪掷重金扩产、采购。但在新产品、新技术的布局上,无论是英利能源和尚德电力都紧跟了步伐。

这俨然成为了一场决战未来的“赌局”,胜者凤凰涅槃,败者黯然离场。

标签: 巨头重生 英利能源

精彩推送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广告投放

版权所有© 2017 环球金融网

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网站声明。本站不作任何非法律允许范围内服务!

联系我们:514 676 113@qq.com